放鞭炮,引起火災,有無法律責任?
問題摘要:
火災發生後,若起因確定為鞭炮引起,則需進一步確認鞭炮是否由某特定人施放。如果當天有多人施放鞭炮,且無法證明是某特定個人的鞭炮引發火災,該個人可能不需要負擔法律責任。行為人可主張自己施放鞭炮時已朝向空地方向,與火災現場無直接關聯。如果能證明當天只有特定個人施放鞭炮且無他人參與,則可能認定火災與其行為具直接因果關係。此外,若火災起因並非鞭炮引發,而是由其他因素造成,例如電線短路、瓦斯爐未熄火、點蚊香不慎、或木炭烤肉引燃等,即便施放鞭炮看似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只要火災原因與行為人的鞭炮施放無直接關聯,則不需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火災原因的判定需依賴消防局出具的火災鑑定報告,該報告通常根據現場跡證,如起火點位置、裝潢材料、電路狀態、燃燒痕跡及易燃物分布等進行推論。然而,因火場大部分跡證可能因火災被燒毀,鑑定結果可能存在不確定性。若對鑑定結果存疑,可另行尋求其他專業機構鑑定,並提供相關照片及事證以爭取自身權益。
律師回答:
中秋節一家團圓時放鞭炮,深夜隔壁木屋突然起火,雖然屋內住戶及時逃出,但房屋完全被燒毀。事後,房屋主人認為火災由鞭炮引起,要求賠償損失。是否需要負擔法律責任,取決於火災起火原因是否能確定與放鞭炮的行為具直接因果關係。本案的核心問題在於證明起火點與起火原因,以及相關行為是否符合法律中「過失」或「故意」的構成要件。
法律上,若火災原因確定為鞭炮引起,的法律責任包括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刑事上,他可能因失火燒燬他人住宅而觸犯刑法第173條第2項,面臨刑事處罰。民事上,依據民法第184條,需對因其過失行為導致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包括的房屋損失及其他相關損害。
刑事責任-失火罪
刑法第173條規定第1項、第2項:
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礦坑、火車、電車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失火燒燬前項之物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針對放火或失火燒燬現住建築物及交通工具之行為進行規範,旨在保障公共安全及社會秩序,其條文內容分為數個部分,對不同情況下的放火或失火行為設有明確的處罰規定。根據該條規定,凡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礦坑、火車、電車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者,將面臨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刑。此處特別針對具有公共用途或現有人所在之場所,凸顯此罪所保護的法益為公共安全,尤其是對可能造成多人生命及財產損失的行為採取高度懲治。
同條第二項則針對失火情形進行規範,若行為人因過失導致上述場所燒燬,則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與故意放火相比,過失失火的行為,因主觀過失程度較低,刑責亦相對輕微。該條第三項明定,放火罪為未遂犯者,亦須依法處罰,體現刑法對於公共安全犯罪採取事前預防與嚴懲的立法態度。此外,條文第四項對預備犯亦設有處罰規定,將準備實施放火行為者納入刑事處罰範疇,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此規定顯示對放火等高危險性行為的強烈預防意圖。
刑法第173條第1項的放火罪,其保護法益為公共安全,此條屬於抽象危險犯,亦即行為本身具有高度危險性,無需證明實際危害後果即可成立犯罪。此類罪名的設立旨在防止行為一旦實施便可能造成重大公共災害。因此,在法律適用上,判斷行為是否構成此罪的關鍵,並非實際是否引發火災,而是行為是否達到客觀上足以引燃並燒燬現供人使用之建築物或場所的高度危險性。司法實務中,對於何謂「足以引燃燒燬」進行判斷時,通常結合行為人的行為方式、火源強度、場所材料特性及其他外部條件進行綜合評估。
在適用刑法第173條時,還需區分放火與失火的行為性質。放火為故意行為,通常帶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主觀惡意,而失火則屬於過失行為,主觀上雖非故意,但行為人因未盡必要注意義務而導致火災發生,仍需承擔刑事責任。例如,一人在使用明火時疏忽未加注意,導致火勢失控而波及鄰近住宅,則可能構成失火罪。
對於本案是否構成失火罪,需要證明鞭炮行為是否直接導致火災。過失是刑事責任的核心,依據刑法第14條,過失指行為人應注意且能注意而未注意,從而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在本案中,若未在空曠安全的地方施放鞭炮,且鞭炮火花可能直接引燃木屋,则可能被認定未盡注意義務,構成過失。
民事賠償責任-民法第184條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首先,如果火災的起因確定是鞭炮引起,那麼需要判斷鞭炮是否由所施放。如果當天有多人施放鞭炮,並無法證明是的鞭炮引起火災,那麼可能不需負擔法律責任。他可以辯稱,自己在施放鞭炮時是朝向空地的方向,的房子位於反方向,因此與火災無關。只有在能夠證明當天除,並無他人施放鞭炮的情況下,才可認定火災確實是由的行為導致。
其次,如果火災的起因並非鞭炮引起,而是由其他原因,例如電線短路、瓦斯爐未熄火、點蚊香、或自己使用木炭烤肉不慎引起,則不需負擔責任。即使施放鞭炮看似存在一定危險性,但如果火災原因與其行為無關,就不能僅因施放鞭炮的行為而要求他承擔法律責任。
針對如何判斷起火原因,需依賴消防局出具的火災鑑定報告。火災鑑定報告通常根據現場跡證,包括起火點的位置、室內裝潢、配電線路、燃燒痕跡及易燃物的分布等,作出推論。然而,火災後大部分跡證可能被燒毀,因此鑑定結果未必百分之百準確。鑑定報告中常見的結論是電線短路引燃,甚至可能提及老鼠咬斷電線導致短路。但對於這類鑑定,仍有不少疑點,例如:老鼠咬斷電線後若引發短路,老鼠應該立即死亡,但火場未見老鼠屍體,這是否合理?若對鑑定報告有疑問,可尋求其他專業單位重新鑑定,如學校相關科系或第三方專業鑑定機構,並提供火災現場的照片及其他事證,以保障自身權利。
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法第196條、第213條第1項、第215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法院應審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定其數額,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損害之數額時,法院應斟酌損害之原因及其他一切情事,作自由心證定其數額,不得以其數額未能證明,即駁回其請求(最高法院21年上字第972號判例要旨參照)。另按89年2月9日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之增訂,含有證明責任規範存在價值,損害額證明極度困難時,法院基於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結果,仍不能獲得損害賠償額確信時,俾使權利容易實現,減輕損害額證明之舉證責任(最高法院93年度臺上字第2213號判決要旨參照)。又火災事故之侵權行為往往令現場物品付之一炬,自難苛令被害人於災後提出完整之損害證明。
火災事故往往使現場物品全部焚毀,被害人難以提供完整的損害證明。在這種情況下,應適度減輕被害人的舉證責任,法院可基於調查證據和全辯論意旨,合理認定損害數額。這種做法有助於保障被害人權益,並促進權利實現。
火災事故引發的侵權行為責任在於確定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及是否存在過失。若火災起因於行為人未盡注意義務,且損害因該行為直接產生,行為人需承擔法律責任。然而,若火災原因與行為人無關,則不應強加責任。此外,針對火災鑑定報告的質疑,當事人有權尋求重新鑑定,以確保調查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根據具體事實和證據審慎判斷,避免錯誤認定造成不公。
總而言之,的主張能否成立,取決於火災起因是否與的鞭炮施放行為直接相關。若無法證明起火原因或鞭炮的責任归属在,則可能不需負擔任何責任;反之,若有充分證據證明火災因鞭炮引起且與行為直接相關,他則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司法程序中,火災鑑定報告可能成為關鍵證據,但其準確性仍需謹慎檢視,以確保判決公平公正。
-事故-火災事故-
瀏覽次數: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