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六百八十四條規定註釋-債權人代位權行使之限制

04 Apr, 2014

民法第684條規定:

合夥人之債權人,於合夥存續期間內,就該合夥人對於合夥之權利,不得代位行使。但利益分配請求權,不在此限。

 

說明:

謹按合夥存續期間內,合夥人對於合夥之權利,不得由合夥人之債權人代位行使。所謂合夥存續期間者,蓋指合夥未解散以前,或雖解散而尚在清算中而言。所謂不許代位行使者,蓋以合夥事務之成立,完全基於合夥人之彼此信任,此種由合夥關係所生之權利,自不許全體不信任之第三人代位行使也。至於因財產上所生之關係,如利益分配請求權,則與信任無涉,自不妨使第三人代位行使,俾資便利。故設本條以明示其旨。

 

按稱合夥者,謂二人以上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事業之契約;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或經訂明以合夥人中一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2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退夥人與其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夥時合夥財產之狀況為準;合夥人之債權人,於合夥存續期間內,就該合夥人對於合夥之權利,不得代位行使。但利益分配請求權,不在此限,民法第667條第1項、第684條、第686條第1項、第689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各合夥人之出資,及其他合夥財產,固為合夥人全體之公同共有,惟合夥人對於合夥之利益,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具有分配請求權(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379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被告穩省企業社係由被告楊秋為、楊幼聖合夥經營,為被告楊幼聖所不否認,且有商業登記基本資料一紙在卷可稽…被告楊秋為若聲明退夥合夥事業,被告穩省企業社即應進行清算程序,而翻遍卷內資料,並無被告穩省企業社已完成清算程序之證明,而原告既為被告楊秋為之債權人,且被告楊秋為名下之其他財產已不足清償所負債務,揆諸前揭說明,原告為保全債權,代位被告楊秋為請求被告楊幼聖應協同清算被告穩省企業社之合夥事業財產部分,自有理由,應予准許。次按合夥人於合夥清算前,不得請求合夥財產之分析,民法第682條第1項定有明文,且合夥財產須依民法第697條第1項清償債務,或劃出必需之數額後尚有賸餘,始應返還各合夥人之出資,必返還各合夥人之出資後尚有賸餘,始應按各合夥人應受分配利益之成數,分配於各合夥人,民法第699條亦有明定,是各合夥人中之一人,若在未將合夥財產清償合夥債務,或劃出必需之數額以前,即請求返還出資及分配利益,自非法之所許。經查,原告雖得代位被告楊秋為請求被告楊幼聖清算合夥事業,然就原告請求受領被告楊秋為所得分配之利益部分,被告穩省企業社在未經清算終結確定盈虧以前,並無法確定可返還於各合夥人之出資或利益為何,本院自無從核算被告楊秋為所得分配之利益數額;況債務人財產為總債權人之共同擔保,債權人代位行使債務人之權利,起訴求為財產上之給付,其訴求所得,應直接屬於債務人,即代位起訴之債權人不得以之供清償一己之債權,如須滿足自己之債權,應另經強制執行程序始可,雖債權人有代位受領第三債務人清償之權限,但係指應向債務人給付而由債權人代位受領而言,非指直接請求第三債務人向自己清償,始與代位權行使效果之法理相符(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1417號判決意旨參照),故原告就此部分之聲明,並未表明「應向被告楊秋為給付」而由原告代位受領之旨,於法亦有未合,故就此部分之請求,自無從准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8年度桃簡字第439號民事判決)。

 


瀏覽次數:103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