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六百八十六條規定註釋-合夥人之聲明退夥

06 Apr, 2014

民法第686條規定:

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或經訂明以合夥人中一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

前項退夥,不得於退夥有不利於合夥事務之時期為之。

合夥縱定有存續期間,如合夥人有非可歸責於自己之重大事由,仍得聲明退夥,不受前二項規定之限制。

 

說明:

查民律草案第八百十七條理由謂未定存續期間之合夥契約,必使各合夥人無論何時均得聲明退夥,始能免永久被合夥契約拘束之害,但此項退夥,不得於退夥有不利於合夥事務之時期為之,若違背此義務,因此而生之損害,即應負賠償之責。若以合夥契約,訂明以某合夥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其合夥契約,應與未定存續期間之合夥契約同視。又雖定有存續期間之合夥契約,然各合夥人如有非可歸責於自己之重大事由,仍應許其聲明退夥,始足以保護其利益。此本條所由設也。依現行條文第三項聲明退夥時,是否須先期通知或得否於不利於合夥事務之時期為之?法無明文規定,易滋疑義。學者通說以為各合夥人如有非可歸責於自己之重大事由,無須先期通知,並得於不利於合夥事務之時期聲明退夥,始足以保護其利益。為期明確,爰明定「不受前二項規定之限制」。

 

按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或經訂明以合夥人中一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民法第686條第1項定有明文。故合夥人中之一人欲退夥,雖不以公開表示及予善意第三人得知之機會為限,但仍須以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為要件。原審並未說明馬培華何時向郭啟祥為退夥之聲明,逕以兩造分別向國稅局之陳述認定馬培華於91年間已自托育中心退夥,不免速斷,並有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馬培華已否聲明退出托育中心之合夥?何時退出合夥?攸關馬培華可否查閱托育中心之帳簿資料及查閱之期間,此部分事實既有未明,本院無從為法律上判斷(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730號民事判決)。

 

按當事人約定合資或共同出資買賣股票,以賺取買賣差價之利潤者,雖非約定經營共同事業,而與民法第六百六十七條所規定之合夥契約未盡相同,惟其互約出資買賣股票,並按出資比例分配損益之情形,仍與合夥契約性質類似,則就性質不相牴觸部分,非不得類推適用民法合夥之相關規定,以定合資人間之權義歸屬。依民法第六百八十六條規定,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同法第六百八十九條規定,退夥人與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夥時合夥財產之狀況為準,並得由合夥以金錢抵還退夥人之股分;合夥事務,於退夥時尚未了結者,於了結後計算,並分配其損益。又民法第六百九十二條第二、三款規定,合夥人全體同意解散,或合夥之目的事業已完成或不能完成者,合夥解散;同法第六百九十七條第四項則規定,為返還合夥人之出資,應於必要限度內,將合夥財產變為金錢。是上開合資契約如經出資人一方表示退出,或經全體出資人同意終止,或其目的已完成者,關於合資財產結算、損益分配及出資額返還,自應類推適用上開規定,以當時財產狀況為準予以結算,如尚有未售出之股票,應先予變賣了結後,計算損益及應返還之出資額,而以金錢返還之。查兩造間合資契約,究係於何時發生一方退出或終止、解散之事由?非惟涉及合資財產結算之時點,並攸關上訴人所為時效抗辯是否可採,應予查明。上訴人在事實審抗辯:兩造合資投資股票關係於八十五年間終止等語;被上訴人亦稱:直至八十四、八十五年間仍有進出股市等語,似見兩造自八十六年以後,已無再以合資金錢買賣股票之情,則兩造間合資契約非無可能於斯時終止,或因目的完成而散解。上訴人雖於九十六年間,始將買賣股票所用被上訴人及其家人名義之存摺返還予被上訴人,惟此僅為履行契約消滅後之返還物品義務,尚不得逕將該返還時點認係契約終止之時。原審未遑探究,遽認兩造間合資契約於九十六年間合意終止,非無再為斟酌研求之餘地。其次,觀諸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子李毓霖間八十一年之會算單所載,僅係就兩造原始投資金額,加計盈餘、扣除虧損後之餘額加以計算,該等出資既已投入股市,大部分當係以股票而非金錢形式存在,且上開會算後,上訴人仍持續買賣股票,既為原審所認定之事實,則於合資契約終止或解散時,自應類推適用上開相關規定,依當時合資財產之狀況為準,就尚存股票變賣了結後,計算損益及應返還之出資額。原審未查明契約終止或解散時兩造合資財產之狀況,並就剩餘股票變賣了結後之餘額加以計算,遽命上訴人依八十一年會算單所載原始出資餘額返還予被上訴人,自有可議(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14號民事判決)。

 

按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或經訂明以合夥人中一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聲明退夥,但應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前項退夥不得於合夥事務之時期為之;又退夥人與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夥時合夥財產之狀況為準,民法第六百八十六條第一、二項及第六百八十九條第一項分別定有明文。依上開規定觀之,合夥人依合夥之法律關係請求返還出資,自須已合法聲明退夥,並與其他合夥人為財產之結算後,始得為返還之請求。又聲明退夥必須向其他各合夥人為退夥之表示,始能生效,若未向全體夥人為表示,應不能認為已發生合法退夥之效力。經查,原告於八十七年八月間之退夥表示係向被告吳凌銘個人為之,並未向其他各合夥人另為退合夥之表示,此為原告所自認,雖原告主張被告吳凌銘係執行人只要向被告吳凌銘聲明退夥,再由被告吳凌銘通知其他合夥人即可,且被告吳凌銘受通知後亦曾召開股東會,業經被告等股東一致同意,有被告吳凌銘所發之存證信函為證,惟查除被告戴金寶、徐信熾自認被告吳凌銘有通知原告聲明退夥外,被告吳進益、黃美芬均否認有收受到原告退夥聲明之通知,而觀之存證信函係由被告吳凌銘個人所發,而被告吳凌銘及其他被告亦均稱並未召開過股東會議,則尚難以被告吳凌銘對原告所發之存證信函即認定原告之退夥通知確有到達其他合夥人,且原告復未能舉證證明有向被告吳進益、黃美芬為聲明退夥之表示,則其退夥是否已合法,已屬堪疑。再者,原告亦自承並未與其他合夥人為合夥財產之結算,依上所述,原告在未經結算程序前逕依自己之計算方式,請求被告給付原來之出資額加計匯率換算六百零九萬五千五百元及法定利息,亦乏依據,自不得准許,應予駁回(臺灣臺南地方法院87年度重訴字第382號民事判決)。


瀏覽次數:18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