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三規定註釋-請求結算

26 Jun, 2015

民法第881-13條規定: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事由發生後,債務人或抵押人得請求抵押權人結算實際發生之債權額,並得就該金額請求變更為普通抵押權之登記。但不得逾原約定最高限額之範圍。

 

說明: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於確定事由發生後,其流動性隨之喪失,該抵押權所擔保者由不特定債權變為特定債權,惟其債權額尚未確定,爰賦予債務人或抵押人請求抵押權人結算之權,以實際發生之債權額為準。又原債權一經確定,該抵押權與擔保債權之結合狀態隨之確定,此時該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從屬性即與普通抵押權完全相同,故債務人或抵押人並得就該金額請求變更為普通抵押權之登記。但抵押權人得請求登記之數額,不得逾原約定最高限額之範圍,俾免影響後次序抵押權人等之權益。

 

按強制執行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本法施行前,已開始強制執行之事件,視其進行程度,依本法所定程序終結之,其已進行之部分,不失其效力,已揭示強制執行法為程序法,而採從新之原則。準此,如於提起分配表異議之訴時,強制執行法第三十九條第一項雖規定為:「僅得就分配表金額之計算及分配之次序為之」,但如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上述規定已修正(八十五年十月九日修正公布)為:「債權人或債務人對於分配表所載各債權人之債權或分配金額有不同意者,應於分配期日一日前,向執行法院提出書狀,聲明異議」,能否仍謂分配表異議之訴,僅得就債權額受分配之比例、次序、金額誤算或計算方法等事項為之,而不得就其債權之真正為異議,並謂事實審法院不得就其債權之真正與否為審究,已滋疑義。至本院六十四年臺上字第一一二三號判例,係作成於強制執行法上述修正之前,於該法修正公布後自不應再予援用。且按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標的物,經第三人之聲請強制執行而查封者,自最高限額抵押權人知悉該事實後,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即告確定,而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事由發生後,債務人或抵押人得請求抵押權人結算實際發生之債權額,就其後所發生之債權,除得就該金額請求變更為普通抵押權之登記外,自不在該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範圍內。查前揭房地似係於八十三年間,為訴外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聲請假扣押而為查封登記。而被上訴人自訴外人張彥亭受讓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其原因發生日期為八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並於同年八月三日辦妥抵押權移轉登記。如果屬實,則為最高限額抵押權人之被上訴人於何時知悉該事實,既攸關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是否確定,及其確定之金額為若干,自待詳予調查審認。抑且上訴人在八十五年間,向板橋地院檢察署告訴被上訴人及其前手張彥亭暨前揭房地之所有人林錫奎四人詐欺案件偵查中,該四人似均僅提及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之設定與移轉,係因林錫奎向張彥亭借用一千三百萬元之工程款,又被上訴人分別貸款四千萬元及二千六百萬元予張彥亭而已,似未曾言及系爭本票兩張債權之情事。則被上訴人持有受讓自張彥亭之系爭本票兩張債權,是否為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範圍,亦待澄清。再者,縱認系爭本票兩張債權,係屬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範圍,然其實際債權金額究為一千三百萬元,抑六千六百萬元,或一億元,既與上訴人所受分配額之多寡攸關,自仍有詳予調查審認之必要。乃原審均未遑詳查究明,徒以前開理由,遽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尚欠允洽(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440號民事判決)。

 


瀏覽次數:95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