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規定註釋-分割之計算(債務之扣還)

03 Jun, 2017

民法第1172條規定:

繼承人中如對於被繼承人負有債務者,於遺產分割時,應按其債務數額,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內扣還。

說明:

民法第1172條的規定針對的是繼承過程中特定的情況,即當繼承人對被繼承人負有債務時,如何在遺產分割中處理這些債務。此法條的立法理念在於確保在遺產分割時,對於已故被繼承人的債務能夠得到合理的處理,特別是當繼承人中有人對被繼承人負有債務時,應按照債務數額進行扣還,以維護公平和債權人的權益。

 

繼承人取得被繼承人遺產後,原由被繼承人對繼承人負擔的債務,也由繼承人負擔。因此,如果繼承人對被繼承人負有債務,則應在遺產分割時,將債務從應繼分中扣還。民法第1172條規定了債務扣還,旨在保障繼承人和債權人的權利。

 

這條規定旨在確保遺產分割的公平性和正義性,通過將債務從該繼承人的應繼分中扣除,來平衡各方的利益。以下是對這一法條的進一步說明:

 

債務扣除的原則

 

如果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時對被繼承人有債務存在,那麼在遺產分割時,這筆債務需要從該繼承人的應繼部分中扣除。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所有繼承人能夠在清晰且公平的條件下接受他們的遺產份額。

 

計算債務的方法

 

債務的金額將直接從該繼承人應得的遺產中扣除。這意味著如果某繼承人應繼分為100萬元,而他對被繼承人的債務為20萬元,則實際可繼承的遺產將是80萬元。

 

此規定考慮到了遺產分割的公平性,防止因個別繼承人的債務問題影響其他繼承人的權益。通過將債務直接從應繼分中扣除,可以避免其他繼承人間接承擔不應有的經濟負擔。這一規定有助於明確化遺產分割過程,確保所有繼承人根據實際可繼承的遺產接受分割,同時確保債權人能夠獲得應有的償還。

 

這條法律條文的設計是為了在遺產繼承中確保法律的公正和效率,尤其是在處理繼承人之間可能存在的債務問題時,提供一個清晰且公平的解決方案。

 

繼承人之中有人對被繼承人負有債務

 

這類債務應納入遺產分割的計算中。這是因為,依照民法,繼承不僅涉及資產的接收,也包括債務的承擔。在進行遺產分割時,有債務的繼承人所應負的債務額將從其應繼承的遺產中扣除,以確保其他繼承人的利益不受影響。這種做法有助於維持遺產分割的公平性,並且確保每位繼承人承擔的責任與其從遺產中獲得的利益相匹配。

 

在共同繼承的狀況時,被繼承人對繼承人之債權,由共同繼承人共同繼承,形成債權之準共有關係;至於對被繼承人有負債之繼承人,身兼債權準共有人及債務人雙重身分,為方便遺產分割和考量繼承人間之公平,在多數繼承人之情形,為顧及其他繼承人之利益,故若繼承人中有對被繼承人負有債務者,在分割遺產時,應該依照債務金額,由該繼承人應繼分內扣還。

 

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之債務,性質上屬於被繼承人生前的債權,應列入遺產範圍內。所以應將該債務金額加入繼承財產中計算,之後再由該欠債繼承人之應繼分中扣除該債務金額。

 

按照民法第1172條的規定,如果繼承人之中有人對被繼承人有債務,這應在分割過程中得到妥善處理,確保所有繼承人的利益均受到公平對待。這也意味著,遺產分割不應只考慮資產的分配,還應考慮到負債的分攤,以確保每位繼承人在法律上的責任和權利都得到恰當的反映和處理。

 

民法第一千零三十條之一關於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確實為一個特殊的法律規定,旨在認定夫妻間對共同生活財產的貢獻,並在一方先行去世時,賦予倖存配偶一定的請求權,這是對婚姻關係中雙方貢獻的一種法律上的評價和認可。

 

這項請求權與繼承制度確有本質上的不同。繼承是對被繼承人的全部財產進行法定的權利與義務的概括承接,包括財產和債務。在進行遺產分割時,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的債務需承擔責任,且這種責任是有限的,僅限於其繼承的遺產範圍。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的核心在於調整和衡量夫妻間非貨幣貢獻的價值,並不直接涉及債務的承擔,而是針對共同財產在一方去世後的剩餘部分進行分配。這種請求權屬於倖存配偶對先去世配偶遺產的特殊請求權,這在法律上是獨立於繼承權之外的。

 

在繼承人中若有人對被繼承人有債務,根據民法的規定,這部分債務應從該繼承人的應繼分中扣除,這種做法有助於保護其他繼承人免受個別繼承人債務的影響。這種規定保障了遺產分割的公平性和法律的一致性,確保了遺產的公正分配和債權人的利益保護。

 

按民法第一千零三十條之一規定之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乃立法者就夫或妻對共同生活所為貢獻所作之法律上評價;與繼承制度之概括繼承權利、義務不同。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在配偶一方先他方死亡時,屬生存配偶對其以外之繼承人主張之債權,與該生存配偶對於先死亡配偶之繼承權,為各別存在的請求權,兩者迥不相同,生存配偶並不須與其他繼承人分擔該債務,自無使債權、債務混同之問題。又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繼承人中如對於被繼承人負有債務者,於遺產分割時,應按其債務數額,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內扣還。民法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條、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分別定有明文。繼承人對被繼承人負有債務時,自亦不生混同之結果。況被繼承人之債權亦屬遺產之一部,苟認繼承人之債務得因繼承而混同,無異影響其他繼承人及債權人之權益(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773號民事判決)。

 

總之,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是一種基於夫妻間貢獻公平性的法律設計,而繼承則是一種更廣泛的財產權利與義務的承接,兩者在法律上應區分對待,以符合各自的法律目的和效果。

 

繼承人在繼承過程中對被繼承人有既存的債務

 

當繼承人在繼承過程中對被繼承人有既存的債務時,這些債務該如何處理。依據民法第1172條的規定,如果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有債務,這些債務應從該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中扣除。這是為了確保所有繼承人能公平地分享被繼承人的淨遺產。

 

查乙○○二人主張,依民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二條規定,繼承人中如對於被繼承人負有債務者,於遺產分割時,應按其債務數額,由該繼承人之應繼分內扣還。上訴人丁○○管理被繼承人張德記與其兄分產時所得之新台幣二百萬元應返還被繼承人,另丁○○收取被繼承人抵押放款之收回款項亦應交還被繼承人云云,乃屬重要之攻擊方法,原審恝置不論,遽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亦屬判決不備理由(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805號民事判決)。

 

在遺產分割中,正確評估每位繼承人的貢獻和負債,以及確保遺產分配的公正性,是整個法律過程的核心。這樣的案例強調了法院在解釋和適用繼承法時必須審慎的重要性。


瀏覽次數:13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