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規定註釋-訴訟費用負擔之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
說明:
查民訴律第一百十四條理由謂訴訟費用,歸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此古來各國所公認之法則,然採用此法則之理由,不必盡同,或釋明歸原告敗訴而負擔之理由,曰原告雖無請求權而主張其有請求權,實係不法行為,故負擔費用,乃本於不法行為之損害賠償也。又釋明歸被告敗訴而負擔之理由,曰被告不於合法之時期履行義務,致原告不免起訴,故負擔費用,實為違反義務之結果也。或又以負擔訴訟費用,為國家科於敗訴人之刑罰者,不論學說如何,若就本草案言之,凡原告或被告為訴訟行為之際,其有無過失,有無訴訟能力,皆非所問。苟不免於敗訴,即應負擔訴訟費用也。
民事訴訟事件,係在處理私權之糾紛,而當事人運用訴訟制度之司法資源以保護其私權,是在我國民事訴訟法,原則採取裁判有償主義,即由訴訟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而在民事訴訟事件中,關於訴訟費用應由何人負擔暨負擔之數額,取決兩者:其一,就訴訟費用之分擔,係由承審該民事訴訟事件之法院,依民事訴訟法之相關規定,依兩造勝敗之結果定兩造分擔之比例。又民事訴訟之訴訟費用負擔,以敗訴當事人負擔為原則,此乃係既為保護私權,自不宜使應受權利保護之人負擔訴訟費用,惟有在法定例外情形者,方許法院衡量由勝訴之當事人負擔一部或全部,此觀民事訴訟法第78、80、80-1、81、82條規定自明,以此可知民事訴訟費用額之負擔,原則上本即是從屬於本案判決之勝敗而定。又未成年人為行使自己權益而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提起訴訟,一般均認係為未成年人利益為之,惟仍應接受訴訟勝敗之結果,不會因一造當事人為未成年人,就認該訴訟之提起為不利益,亦不會特允該未成年人毋須承擔敗訴之結果。舉重以明輕,就訴訟敗訴所一併帶來之訴訟費用負擔,自應一體承擔。再通觀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關於訴訟費用之負擔規定,縱有如民事訴訟法第44條之2、第44條之3、第77條之15第2項、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26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等關於裁判費免徵之規定,惟此乃立法者在權衡之下所為之立法判斷與衡量,上訴人雖以未成年子女為最佳利益保障作為可毋須負擔訴訟費用之理由,然觀諸上開免徵裁判費之適用對象及事件性質,並未見有當敗訴之一造為未成年人時,有特別減免之規定,可知立法者在訴訟費用負擔部分,已於權衡後作出決定,立法者既未特別減免,法院在依法裁判決定時實無從違法而行。上訴人雖復指民法針對繼承編及民法施行法之修法而作為其論據,然上開修法除係考量所負債務之人為被繼承人本人,如因繼承制度而使本非為債務人之未成年人為此須負擔龐大債務,確有害及對未成年子女之利益,並在經過立法院審核後認確有修法之必要而為之,故法院自當遵行;與訴訟費用本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及其所考量之司法資源之運用、訴訟集團現場及非無償性等等考量因素,並非完全相同,上訴人以此比附援引,作為主張可免徵訴訟費用之依據,實難援採。其二,則就訴訟費用之金額,由確定訴訟費用程序之法院,依系爭事件實際支出之訴訟費用金額認定之。而民事訴訟費用之裁判於本案之裁判有從屬性,不能脫離本案之裁判而單獨存在,此觀民事訴訟法第88條規定暨其立法理由亦明。依上述可知,就原訴訟之訴訟費用,在原訴訟之確定判決中即確定由何人負擔,而由系爭裁定確定其負擔之數額。依上可知,原訴訟之訴訟費用負擔,既在原訴訟確定判決中一同判定,則一同生確定判決之拘束力,除非以特別救濟途徑推翻,否則當事人及法院均同受拘束。故在系爭確定判決效力仍存之時,上訴人縱另提起本件確定訴訟欲確定其訴訟費用債務不存在,本院仍受該確定判決拘束而不得作相反之認定(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6年度簡上字第27號民事判決)。
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前段、第2項及第3項定有明文。再按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定有明文。又按確定訴訟費用額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裁定及本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審究求償權人所開列之費用項目,是否為訴訟費用之範圍及已否提出證據證明,並裁定確定應負擔訴訟費用者,應賠償他造之數額若干,目的在於確定訴訟費用額,至當事人係依法承受訴訟,兩造間關於訴訟上請求,既經判決確定,即非本件非訟程序所得審認,亦與確定訴訟費用額無關(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3年度家事聲字第1號民事裁定)。
瀏覽次數: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