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十四條規定註釋-訴訟費用之徵收
民事訴訟法第114條規定:
經准予訴訟救助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訟不經裁判而終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其因訴訟救助暫免而應由受救助人負擔之訴訟費用,並得向具保證書人為強制執行。
為受救助人選任律師之酬金,徵收而無效果時,由國庫墊付。
說明:
查民訴律第一百六十三條理由謂訴訟救助人之相對人,若因確定裁判撤回訴訟或上訴、認諾與和解等事,應擔負訴訟費用者,國庫得向相對人直接徵收,為受救助人辦事之承發吏或律師,亦得向相對人直接請求償還辦公費及墊款,如此辦理,較為簡捷。國庫徵收費用及承發吏等請求償還費用之辦法,以簡易為貴,故得以受救助人所有之債務名義,為確定費用額之聲請,或為強制執行,免別作有執行力之債務名義。(國庫徵收費用通例,由配置該審判衙門內檢察廳檢察官代表)。准予訴訟救助,僅於訴訟終結前有使受救助人暫免裁判費及其他應預納之訴訟費用之效力,至訴訟終結後此項暫免之費用,應如何向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得否逕向具保證書人強制執行,第一項規定,尚有未盡,爰予修正,以期周延。
關於執達員應收之費用,係屬修正之第一百十條第一款規定得暫免之應預納訴訟費用,又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受救助人選任律師之酬金,已認係訴訟費用之一部,均包括於前項所定,第一審受訴法院應向應負擔之當事人徵收之訴訟費用之內。且由法院徵收之效力,必強於由執達員及律師之求償,本條第二項之規定非僅重複,亦無實益,爰刪除之。
法院或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受救助人選任律師時,依律師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被選任之律師,非經釋明有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惟其應得之酬金,受救助人依法得暫行免付,倘於訴訟終結後,依第一項規定徵收又無效果時,被選任之律師將一無所得,顯失公平。爰於本條第二項,規定為受救助人選任律師之酬金,徵收而無效果時,由國庫墊付,以示公允。
應由當事人繳納之訴訟費用而由國庫墊付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訟不經裁判而終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裁定其訴訟費用額,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0點-墊付費用之徵收)
惟查: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僅在審究有求償權之一造當事人所開列之費用項目,及其提出支付費用之計算書等證據,是否屬於訴訟費用之範圍,以確定應負擔訴訟費用之他造當事人所應賠償其訴訟費用之數額,至訴訟費用究應由何人負擔?按何比例負擔?悉依命負擔訴訟費用之確定裁判主文定之,不容於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中,更為不同之酌定(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705號裁定意旨參照),是抗告人為公益介入前揭事件,是否不應命其負擔訴訟費用,核係就前揭事件判決命訴訟費用負擔之當否為爭執,揆諸前揭說明,非得於確定訴訟費用額程序中審究,法院亦不得為不同之酌定。又前揭事件之原告係相對人,本應依事件之性質暨其訴訟標的價額,於起訴時向其徵收預納裁判費,僅因相對人聲請訴訟救助獲准,暫免裁判費之預納而已,抗告人在係前揭事件係被告身分,此與民事訴訟法第44條之3、第77條之22規定,公益法人為多數人利益提起不作為訴訟,亦即由公益法人擔任原告時,免徵裁判費之情形顯然有別,尚不得任意比附援引,而謂得予類推適用。至於檢察官為當事人,應負擔擔訴訟費用時,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之1規定,由國庫支付,僅在表明非由檢察官個人支付而已(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共著「民事訴訟法新論」第108頁、92年8月出版、三民書局有限公司總經銷),非謂此類事件無庸繳納訴訟費用,亦非謂法院於確定訴訟費用額之裁定中應命國庫支付(向國庫收取),此觀諸民事訴訟法第95條之1規定「檢察官為當事人…應負擔訴訟費用時…」;同法第114條第1項前段規定「…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等文義,應屬明確。至於檢察官擔任公益代表人,參與各類民事業務,依法需(增加)支付之相關費用,檢察機關是否有(應)編列年度預算因應,以及繳付後如何由國庫歸墊撥付,核係機關預算編列及會計課目核銷沖轉問題,非法院於確定訴訟費用額中所應考量之事項,抗告人上開辯解,均容有誤會(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4年度家抗字第1號民事裁定)。
瀏覽次數: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