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法第一章總則第二節名詞定義

26 Nov, 2016

所得稅法第七條規定註釋-個人、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

所得稅法第7條規定:

本法稱人,係指自然人及法人。本法稱個人,係指自然人。

本法稱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指左列兩種:

一、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並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者。

二、在中華民國境內無住所,而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滿一百八十三天者。

本法稱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係指前項規定以外之個人。

本法稱納稅義務人,係指依本法規定,應申報或繳納所得稅之人。

本法稱扣繳義務人,係指依本法規定,應自付與納稅義務人之給付中扣繳所得稅款之人。

 

《所得稅法》第7條規定中,對於「個人」、「納稅義務人」及「扣繳義務人」的定義進行了詳細說明。首先,條文將「人」定義為自然人及法人,而「個人」僅指自然人。對於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條文列出兩種情形:一是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並經常居住的個人;二是無住所但在一個課稅年度內居留滿183天的個人。其他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個人則被視為非境內居住之個人。納稅義務人被定義為依照法律規定,應申報或繳納所得稅的自然人或法人。而扣繳義務人則是指依法必須從給付中扣繳所得稅款的自然人或法人,這種義務主要針對支付報酬或分配利益的支付方。

所得稅法第八條規定註釋-中華民國來源所得

所得稅法第8條規定:

本法稱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係指左列各項所得:

一、依中華民國公司法規定設立登記成立之公司,或經中華民國政府認許在中華民國境內營業之外國公司所分配之股利。

二、中華民國境內之合作社或合夥組織營利事業所分配之盈餘。

三、在中華民國境內提供勞務之報酬。但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於一課稅年度內在中華民國境內居留合計不超過九十天者,其自中華民國境外僱主所取得之勞務報酬不在此限。

四、自中華民國各級政府、中華民國境內之法人及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所取得之利息。

五、在中華民國境內之財產因租賃而取得之租金。

六、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秘密方法及各種特許權利,因在中華民國境內供他人使用所取得之權利金。

七、在中華民國境內財產交易之增益。

八、中華民國政府派駐國外工作人員,及一般雇用人員在國外提供勞務之報酬。

九、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工商、農林、漁牧、礦冶等業之盈餘。

十、在中華民國境內參加各種競技、競賽、機會中獎等之獎金或給與。

十一、在中華民國境內取得之其他收益。

 

《所得稅法》第8條規範了「中華民國來源所得」的範圍,涵蓋多種收入類型,例如股利、盈餘、勞務報酬、利息、租金、權利金、財產交易增益、營業盈餘及其他收益等。這些所得均需按照中華民國的稅法規定納稅,無論所得是否由境內或境外的僱主或法人支付。

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註釋-財產交易所得

所得稅法第9條規定:

本法稱財產交易所得及財產交易損失,係指納稅義務人並非為經常買進、

賣出之營利活動而持有之各種財產,因買賣或交換而發生之增益或損失。

 

《所得稅法》第9條定義了「財產交易所得」,指的是納稅義務人因非經常性買賣或交換財產所產生的增益或損失,並非屬於營利活動的經常性收入。

所得稅法第十條規定註釋-固定營業場所營業代理人

所得稅法第10條規定:

本法稱固定營業場所係指經營事業之固定場所,包括管理處、分支機構、事務所、工廠、工作場、棧房、礦場及建築工程場所。但專為採購貨品用之倉棧或保養場所,其非用以加工製造貨品者,不在此限。

本法稱營業代理人係指合於左列任一條件之代理人:

一、除代理採購事務外,並有權經常代表其所代理之事業接洽業務,並簽訂契約者。

二、經常儲備屬於其所代理之事業之產品,並代表其所代理之事業將此項貨品交付與他人者。

三、經常為其所代理之事業接受訂貨者。

 

《所得稅法》第10條中,「固定營業場所」被定義為營利事業所使用的固定場所,包括管理處、分支機構、工廠、工作場等,而「營業代理人」則是指符合特定條件並有權經常代表事業進行交易或簽訂契約的代理人。

所得稅法第十一條規定註釋-執行業務者、營利事業課稅年度

所得稅法第11條規定:

本法稱執行業務者,係指律師、會計師、建築師、技師、醫師、藥師、助產士、著作人、經紀人、代書人、工匠、表演人及其他以技藝自力營生者。

本法稱營利事業,係指公營、私營或公私合營,以營利為目的,具備營業牌號或場所之獨資、合夥、公司及其他組織方式之工、商、農、林、漁、牧、礦冶等營利事業。

本法稱公有事業,係指各級政府為達成某項事業目的而設置,不作損益計算及盈餘分配之事業組織。

本法稱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係以合於民法總則公益社團及財團之組織,或依其他關係法令,經向主管機關登記或立案成立者為限。

本法稱合作社,係指依合作社法組織,向所在地主管機關登記設立,並依法經營業務之各種合作社。但不合上項規定之組織,雖其所營業務具有合作性質者,不得以合作社論。

本法所稱課稅年度,於適用於有關個人綜合所得稅時,係指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所得稅法》第11條則對「執行業務者」與「營利事業」進行了定義,執行業務者包括律師、醫師等專業人士及其他自力營生者。營利事業則涵蓋公營、私營或公私合營的營利組織。條文還規定了「公有事業」、「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合作社」的定義,以及課稅年度的起迄時間,適用於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課稅年度為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瀏覽次數:7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