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立法沿革

23 Mar, 2012

民法第187條規定: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

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

 

中華民國19年05月05日制定施行

第187條: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

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

中華民國88年04月02日修正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

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

修法理由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之經濟狀況,少有能力足以賠償被害人之損害。若不及其法定代理人,實難達到本條立法之目的。為期更周延保障被害人之權利,爰修正第三項增列「法定代理人」,使其經濟狀況亦為法院得斟酌並令負損害賠償之對象。

 

 

說明:

 

=民國18年11月5日制定條文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

  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

=民國88年4月2日全文修正條文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

  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

  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

理由-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之經濟狀況,少有能力足以賠償被害人之損害。若不及其法定代理人,實難達到本條立法之目的。為期更周延保障被害人之權利,爰修正第三項增列「法定代理人」,使其經濟狀況亦為法院得斟酌並令負損害賠償之對象。


 


瀏覽次數: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