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三條律令格式-書面與簽名之準則(公證人得否就當事人之蓋章予以認證?)

03 Jan, 2009

民法第3條規定:

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簽名。

如有用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

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者,在文件上,經二人簽名證明,亦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

 

說明:

公證人得否就當事人之蓋章予以認證?

 

法律問題:公證人得否就當事人之蓋章予以認證?(為行文方便,本題討論僅限蓋章,至按指即或畫押得否認證,答案應同蓋章)討論意見:甲說:可認證蓋章。公證法第101條第1項:「公證人認證私文書,應使當事人當面於私文書簽名,或承認為其簽名,並於認證書內記明其事由。」雖未將簽名列入認證範圍,惟按民法第3條:「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簽名。如有用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者,在文件上,經二人簽名證明,亦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蓋章既與簽名生同等效力,公證人當然可就當事人之蓋章予以認證。乙說:不可認證蓋章。公證法第101條第1項:「公證人認證私文書,應使當事人當面於私文書簽名,或承認為其簽名,並於認證書內記明其事由。」明定私文書認證之標的僅限當事人之簽名,依「明示其一,排除其它」之法理,當然不及於蓋章。且公證法係規範代表國家行使公證權力之公證人辦理公證事務應遵循之程序性、強制性公法法規,與規範實體私權權利義務關係之民法迥不相同。肯定說引民法第3條為論據,恐不濟也。觀民法第3條立法理由:「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即法律上規定某種法律行為,須以訂立書面為必要也。此種書面,原則上應由本人自寫,才符法定程式,然我國教育尚未普及,不能自為文字之人,殆居多數,故其例外,復規定得不由本人自寫,而許其使他人代寫,但為慎重計,在他人代寫之後,仍為由本人親自簽名耳。」、「若由他人代寫,於其姓名下加蓋印章,以代簽名,其效力亦與自己簽名無異。」知其旨在規範書面要式法律行為﹝如社團章程(民法第47條)、財團捐助章程(民法第60條)、不動產租賃契約逾1年者(民法第422條)、不動產物權之移轉或設定(民法第760條)、兩願離婚(民法第1050條)等是﹞須由當事人親自簽名或蓋章或按指印、劃十字或其他符號並經2人在文件上簽名證明方生效力。最高法院31年上字第3256號判例即謂:「不動產物權之移轉或設定,應以書面為之,此項書面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簽名或蓋章,其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者,應經二人簽名證明,否則法定方式有欠缺,依法不生效力。」民法第3條初不在規定一切公、私法領域之簽名均得以蓋章代之。如民法對遺囑科以法定要式,該法第1190條規定:「自書遺囑者,應自書遺囑全文,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如有增減、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另行簽名。」第1191條規定:「公證遺囑,應指定二人以上之見證人,在公證人前口述遺囑意旨,由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後,記明年、月、日,由公證人、見證人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由公證人將其事由記明,使按指印代之。」第1192條規定:「密封遺囑,應於遺囑上簽名後,將其密封,於封縫處簽名,指定二人以上之見證人,向公證人提出,陳述其為自己之遺囑,如非本人自寫,並陳述繕寫人之姓名、住所,由公證人於封面記明該遺囑提出之年、月、日及遺囑人所為之陳述,與遺囑人及見證人同行簽名。」第1194條規定:「代筆遺囑,由遺囑人指定三人以上之見證人,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使見證人中之一人筆記、宣讀、講解,經遺囑人認可後,記明年、月、日及代筆人之姓名,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第1195條規定:「遺囑人因生命危急或其他特殊情形,不能依其他方式為遺囑者,得依左列方式之一為口授遺囑:一、由遺囑人指定二人以上之見證人,並口授遺囑意旨,由見證人中之一人,將該遺囑意旨,據實作成筆記,並記明年、月、日,與其他見證人同行簽名。二、由遺囑人指定二人以上之見證人,並口授遺囑意旨、遺囑人姓名及年、月、日,由見證人全體口述遺囑之為真正及見證人姓名,全部予以錄音,將錄音帶當場密封,並記明年、月、日,由見證人全體在封縫處同行簽名。」以上法文中遺囑人或見證人之簽名均不得以蓋章代之;僅公證遺囑或代筆遺囑之遺囑人不能簽名時,得以按指印代之。否則依民法第73條:「法律行為,不依法定方式者,無效。」最高法院50年度台上字第574號判決即稱:「代筆遺囑,在民法第1194條,既特別規定須由遺囑人簽名或按指印始為有效,則同法第3條第2項關於蓋章與簽名生同等效力之普通規定,於代筆遺囑即無其適用。」同院86年度台上字第921號判決復謂:「遺囑之內容通常均涉及重要事項,利害關係人每易產生爭執,為確保遺囑人之真意,並防止事後之糾紛,民法乃規定遺囑為要式行為,必須依一定方式為之,始生效力(民法第1189條參照)。關於代筆遺囑同法第1194條更規定應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見證人則特別規定須以簽名為之,排除同法第3條第2項蓋章代簽名、第3項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在文件上經2人簽名證明等方式之使用。本件系爭代筆遺囑3名見證人之一林○未在遺囑文件上簽名,自不生見證效力,林○及遺囑人均已死亡,已無從為同行簽名之補正,系爭遺囑自屬無效。」行政法院85年度判字第1640號判決亦強調:「民法第1194條之代筆遺囑係要式行為,應依所定由遺囑人指定3人以上之見證人,由遺囑人口述遺囑意旨,經遺囑人認可後,記明年月日,及代筆人之姓名,由見證人全體及遺囑人同行簽名,遺囑人不能簽名者,應按指印代之之方式為之,不依法定方式作成之遺囑,依民法第73條規定,即屬無效。本件系爭代筆遺囑之見證人高○○、游○○均未於遺囑上簽名,此為兩造所不爭之事實,復有該遺囑影本附卷可稽。而私證書之認證,依公證法第46條規定,為公證人使當事人當面於證書簽名或承認為其簽名,並於證書內證明其事由之程序,惟並無使欠缺要式形式之文書成為符合要式形式文書之效力。又民法第3條係關於民法文字使用之一般準則,惟若於民法其他各編有特別規定者,則無該條之適用。民法第1194條對於代筆遺囑見證人全體須同行簽名已有特別規定,即無民法第3條第2項以印章代簽名生同等效力規定之適用。」同院85年度判字第2722號判決重申:「民法第3條係關於民法文字使用之一般準則,惟若於民法其他各編有特別規定者,則無該條之適用。民法第1194條對於代筆遺囑見證人全體須同行簽名已有特別規定,即無民法第3條第2項以印章代簽名生同等效力規定之適用。」推而廣之,就民法第1050條:「兩願離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向戶政機關為離婚之登記。」證人之簽名亦應解為不能以蓋章代之,才符法理之一貫。惟實務上從最高法院以降,均認離婚書面證人之簽名得以蓋章代之,如最高法院42年臺上字第1001號判例稱:「兩願離婚書據關於證人之蓋章,依民法第1050條之規定,既未限定須與書據作成同時為之,則證人某某等之名章,縱為離婚書據作成後聲請登記前所加蓋,亦不得執是而指為與法定方式不合。」同院70年度台上字第2564號判決謂:「證人王○○非有辨識離婚書內容之能力,又未詢明被上訴人是否確有離婚之真意,即不知兩造確有離婚之真意。乃因上訴人之請求貿然蓋章於該離婚書上,既為原審斟酌王○○之證詞所確定之事實。縱另一證人南○○業經親見或親聞兩造確有離婚之真意,曾囑上訴人刻製印章蓋於該離婚書上,以代簽名,但既僅有此一合法之證人簽名,仍難謂兩造間之協議離婚已具備法定要件。」同院79年度台上字第1931號判決復稱:「所定之兩願離婚,只以書面為之,並有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即符其法定方式。且證人之簽章不以與離婚書面作成之同時為之為必要,縱事後所加蓋,亦不得指為與法定方式不合。」此外學者從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合著《民法親屬新論》82年2月四版197頁)到陳猷龍(氏著《民法親屬》83年9月2版106頁)到高鳳仙(氏著《親屬法-理論與實務》87年9月初版173頁)到劉紹猷、吳正一(合著「修正協議離婚制度芻議」刊《陳棋炎先生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身分法之理論與實務》169頁)均贊同實務對證人得以蓋章代簽名之見解。惟考民法第1050條離婚「應以書面為之」之旨,厥在求離婚意思之明確並昭慎重;至「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殆為確保當事人真意,以防非自由意志之離婚。法文對離婚書面並未要求當事人簽名,此時自應適用民法第三條,由其在書面上簽名或蓋章或按指印、劃十字或其他符號並經二人在書面上簽名證明;反觀證人則明定須簽名,自係立法者為達以證人確保當事人離婚真意之設計,因蓋章易生借用印章充當人頭證人之弊也。且就立法技術言,立法者如認證人得以蓋章代簽名,則不該於法文明定「有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而應將證人與當事人等量齊觀作同等規範,是法文當作:「兩願離婚,應邀同2人以上證人以書面為之,並應向戶政機關為離婚之登記。」再對照票據法就匯票之發票(法第24條)、背書(法第31條)、承兌(法第43條)、參加承兌(法第54條)、保證(法第59條)與本票之發票(法第120條)及支票之發票(法第125條)雖於各該法條明定以簽名為之,但考量事實上有不會或不能簽名者,乃於同法第6條特為規定:「票據上之簽名,得以蓋章代之。」初不因民法第3條之設而可逕引為蓋章代簽名之據,因票據法各該規定既明定發票等票據行為須以簽名為之,殆已排除民法第3條之適用,正如前揭行政法院85年度判字第1640號及判字第2722號判決所一再重申:「民法第3條係關於民法文字使用之一般準則,惟若於民法其他各編有特別規定者,則無該條之適用。」由上舉例可知,性屬實體私法的民商法尚且可就簽名特為明定,以排除民法第3條蓋章代簽名之適用;則質歸程序公法的公證法第101條既明定私文書認證標的僅限當事人簽名,其排除民法第3條蓋章代簽名之適用,更屬當然。肯定說混淆公證法與民商法分屬公、私法之別於先,無視公證法僅限就簽名為認證之特別規定於後,率引民法第3條「蓋章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之規定,認公證人得就當事人之蓋章為認證。此說如可採,則依公證法第84條:「公證人應將作成之公證書,向在場人朗讀,或使其閱覽,經請求人或代理人承認無誤後,記明其事由。有通譯在場時,應使通譯將公證書譯述,並記明其事由。為前二項之記載時,公證人及在場人應各自簽名;在場人不能簽名者,公證人得代書姓名,使本人蓋章或按指印,並記明其事由,由公證人簽名。」公證人在公證書原本上之簽名不也可以蓋職章代之?又公證人依公證法第92條:「公證書正本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由公證人簽名並蓋職章或鋼印:一、公證書之全文。二、記明為正本字樣。三、受交付人之姓名。四、作成之年、月、日及處所。違反前項規定者,無正本之效力。」及第96條:「公證書及其附屬文件之繕本、影本或節本,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由公證人簽名並蓋職章或鋼印:一、公證書及其附屬文件之全文或一部分。二、記載為繕本、影本或節本字樣。三、作成之年、月、日及處所。」製作公證書正本、繕本、影本或節本時,是否可用蓋職章代簽名再加蓋鋼印之方式為之?再者公證人如依公證法第105條:「認證書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由公證人及在場人簽名,並蓋公證人職章或鋼印:一、認證書之字號。二、依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為認證之意旨。三、認證之年、月、日及處所。為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之認證者,其認證書並應記載第八十一條第三款、第四款、第六款及第七款所定之事項。認證書應連綴於認證之文書;由公證人及在場人加蓋騎縫章,或以其他方法表示其為連續。」或第106條:「公證人得在認證之文書上以直接註記之方式為認證,記載前條第一項規定之事項,由其簽名並蓋職章或鋼印。依前項方式為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之認證者,並應依前條第二項之規定為記載。但請求書或認證之文書上已有記載者,不在此限。」就當事人之蓋章為認證時,是否蓋職章代簽名再加蓋鋼印亦可?司法院就公證法第106條第1項以直接註記方式認證,於網站上公布之戳記參考樣式,其認證意旨無論中、英文率以「本文件之簽名或蓋章(signature(s)/seal(s)),在某某地方法院公證處認證)之方式表示;早先司法院於71年2月印行《公證法律問題研究暨文書格式彙編》一書,其所錄認證書範例亦出現認證「簽名蓋章」、「簽名或蓋章」之格式,所以公證實務向來即認證蓋章殆不足奇。但認證蓋章之實務操作顯與法理推求杆格難入。查現行公證法第101條第1項之前身為88年4月21日修正前舊法第46條第1項:「公證人認證私證書,應使當事人當面於證書簽名,或承認為其簽名,並於證書內記明其事由。」此舊條文於33年1月1日施行至63年1月29日修正前原規定內容為:「公證人認證私證書,應使當事人當面於證書簽名或蓋章,或承認為其簽名或蓋章,並於證書內記明其事由。」另查行政院於62年2月10提送立法院審議之公證法修正草案對該條文並無修正,迨交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聯席會議二讀審查時,委員諸公以「依民法第3條之規定,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簽名。如有用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者,在文件上,經2人簽名證明,亦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由於以上規定之立法意旨觀之,任何依法律規定制作之文書,祇須親自簽名即可。凡以蓋章代簽名者,依該條之規定亦生法律之效力,自無庸在本法再作重複之規定。」遂將該條文二處「或蓋章」字樣刪除。當時出席審查會的司法行政部民事司司長楊與齡表示「公證法原案是比照其他國家的公證人法規定」,這個「其他國家」其實就是日本。查司法院於81年12月編印之《各國公證法規彙編》所收日本公證人法第58條第1項即規定:「公證人認證私證書,應命當事人當面於證書簽名或蓋章,或承認為其簽名或蓋章,並於證書內記載其事由。」日本民法雖未見類似吾國民法第3條以蓋章代簽名之規定,概見習慣蓋章之日本亦肯定認證蓋章之必要,且事實上不會或不能簽名者所在多有。吾國蓋章文化與日本相近,公證法仿日本公證人法明定蓋章得為認證標的,自有其現實上與法理上的考量。另參民事訴訟法第358條第1項:「私文書經本人或其代理人簽名、蓋章或按指印或有法院或公證人之認證者,推定為真正。」及28年上字第10號判例:「民事訴訟法第358條關於私文書經本人或其代理人簽名、畫押、蓋章或按指印者,推定為真正之規定,須其簽名、畫押、蓋章或按指印係本人或其代理人為之,在當事人間已無爭執或經舉證人證明者,始得適用。」知法制上亦有認證蓋章之需。

研討結論:採甲說。

(司法院第12期、第13期暨95年公證實務研究會研究專輯第8則)

 

瀏覽次數:3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