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三百九十四條規定註釋-拍定之撤回

24 May, 2013

民法第394條規定:

拍賣人對於應買人所出最高之價,認為不足者,得不為賣定之表示而撤回其物。

 

說明:

謹按依前條之規定,拍賣物固得拍歸出價最高之應買人,然應買人所出最高之價,與拍賣人所預定之價,相差甚鉅而認為不足者,如亦依拍板或其他慣用方法,為賣定之表示而成立,則拍賣人將受無限之損失,而無所救濟,殊非事理之平。此時應使拍賣人得不為賣定之表示,而撤回拍賣物,以保護其利益。此本條所由設也。

 

按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當事人就標的物及其價金互相同意時,買賣契約即為成立;而拍賣,因拍賣人拍板或依其他慣用之方法為賣定之表示而成立;而拍賣人對於應買人所出最高之價,認為不足者,得不為賣定之表示而撤回其物。民法第345條、第391條、第394條分別有明文規定。次按拍賣與標賣,雖皆為使競買人各自提出條件,擇其最有利者而出賣之方法。惟拍賣時,各應買人均得知悉他人之條件而有再行提出條件之機會,標賣時,各投標人均不知悉他人之條件而無再行提出條件之機會,此為其不同之點。拍賣之表示為要約之引誘,而非要約,民法第391條以下定有明文,最高法院32年永上字第378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依前揭條文及判例可知,拍賣之主體有如一般買賣,一方為出賣人;一方為買受人,一般買賣係依要約、承諾合致而成立,拍賣則於要約之前有要約引誘之階段存在,拍賣表示為要約引誘,應買人為買入表示(即應買表示)為要約;拍賣人為賣定表示則為承諾,須待賣定表示承諾,契約始成立。查被告於露天拍賣網站刊登系爭標的物以1元起標,於拍賣期間,各應買人均得於知悉他人條件後,再行出價,嗣拍賣期間屆至,始知最高出價,由最高出價者提出要約。揆諸前揭判例意旨,可知雙方之交易並非標賣,而屬拍賣。惟參諸兩造與露天拍賣間存有露天拍賣會員契約,第2條「定義」第3項約定「露天拍賣網站僅作為交易平臺:對於被刊登物品之品質、安全及合法性,刊登物品的真實及正確性及賣方出售其物品與買方購買物品的能力,露天拍賣均無法控制。露天拍賣不保證物品成交後買家或賣家將實際完成交易。露天拍賣提醒會員應該通過自己的謹慎判斷確定物品及相關資訊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語,其中「賣方出售其物品與買方購買物品的能力,露天拍賣均無法控制。露天拍賣不保證物品成交後買家或賣家將實際完成交易…」等詞,可徵露天拍賣網站,雖名為「拍賣」網站,然於網站上完成之所有交易,仍須視個別交易情形,認定買賣契約之成立時點,露天拍賣所寄發制式之得標訊息文件,是否即生民法第391條以下拍賣人拍定之法律效果,仍應依交易各情而定,不必然產生拍賣賣定、承諾之效果。本件原告於拍賣期間屆至,以1元為應買表示,為要約,是時雙方始就買賣價格為確定,露天拍賣網站寄發之通知得標之訊息文件,應僅係電腦系統於拍賣期間屆至,告知最高應買人得以該最高出價金額提出要約,惟買賣契約是否成立,仍應視出賣人就要約是否為承諾之意思表示,原告稱其收受該份系統文件,買賣契約業行成立等語,與雙方交易情形、前揭會員合約有違,並非可採。原告收受該份系統郵件,雙方交易並非即生賣定、承諾之法律效果,賣方即被告仍應就要約為承諾,契約始成立,被告既未就原告之要約為承諾,亦未要求原告匯款完成交易,被告抗辯稱本件買賣契約並不成立等語,應可採信,系爭契約並未成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北簡字第22538號宣示判決筆錄)。

 

按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物之出賣人,負交付其物於買受人,並使其取得該物所有權之義務,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一項、第三百四十八條第一項定有明文。雖同法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第四款特種買賣部分第三百九十一條、第三百九十三條、第三百九十四條尚就拍賣另為「拍賣,因拍賣人拍板或依其他慣用之方法為賣定之表示而成立;拍賣人除拍賣之委任人有反對之意思表示外,得將拍賣物拍歸出價最高之應買人;拍賣人對於應買人所出最高之價,認為不足者,得不為賣定之表示而撤回其物」之規定,但無特別規定部分,自仍適用民法買賣章節一般買賣之規定。本件原告為雅虎奇摩拍賣網站編號e00000000號、SHARP廠牌、LC-37GA5T型號、三一五萬畫素、全新三十七吋LCD電視一台拍賣期間內合於被告即拍賣委託人條件之出價最高應買人,出價後獲拍賣人即雅虎奇摩拍賣網站以寄發得標通知電子郵件方式為賣定之表示,被告復未於賣定之表示送達原告前撤回其物,此經原告指述纂詳,且與卷附網站得標通知電子郵件、拍賣網頁列印所載一致,本件兩造間業已以拍賣方式就該標的物電視成立買賣契約,已足認定…又被告雖在其網頁上「關於我」項下注意事項後段載稱:「為避免無端爭議,本館保有出貨與否的權利,下標即代表認同本契約」,惟依照當事人一方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訂定之契約,為左列各款之約定,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該部分約定無效:(一)免除或減輕預定契約條款之當事人之責任者、(三)使他方當事人拋棄權利或限制其行使權利者、(四)其他於他方當事人有重大不利益者,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之一第一、三、四款亦有明文規定。本件被告上述網頁所載規定係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本件兩造間經拍賣程序訂立買賣契約,被告為出賣人,所負擔之義務即為「交付買賣標的物予買受人、使買受人取得該物所有權」,嗣後方衍生瑕疵擔保責任,倘被告於買賣契約成立後,尚得選擇是否出貨,無異免除被告主要之義務,使買受人拋棄本於買賣契約對被告所得主張之權利,造成買受人僅負擔按時給付價金義務、無任何對待給付或權利,對買受人顯有重大不利益,故被告網頁上前述約款對他方顯失公平而無效,被告不得據以拒絕履行契約、交付買賣標的物,附此敘明(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5年度北簡字第41629號民事判決)。

 


瀏覽次數:6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