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第五百七十四條規定註釋-居間人無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
民法第574條規定:
居間人就其媒介所成立之契約,無為當事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
說明:
謹按居間人任務,僅以報告訂約之機會或為其媒介為止。至於當事人間如因契約而有所給付,或有所受領時,均須由各當事人自己為之,居間人無為當事人代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也。故設本條以明示其旨。
按居間人,以契約因其報告或媒介而成立者為限,得請求報酬。而居間人就其媒介所成立之契約,無為當事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分別為民法第568條第1項、第574條所明定。
而揆諸民法第574條之立法理由:「謹按居間人任務,僅以報告訂約之機會或為其媒介為止。至於當事人間如因契約而有所給付,或有所受領時,均須由各當事人自己為之,居間人無為當事人代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也。故設本條以明示其旨。」可知,民法第574條之規定僅在闡釋居間契約之定義及權利義務關係,尚非強制或禁止規定,並無排除契約當事人得因交易之居間,另行併生委任關係而約定受任人即居間人有為委任人即契約當事人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其因而成立居間及委任之混合契約或無名契約,並非法之所禁。依據系爭房地買賣契約書第14條特別約定事項第1點約定:「賣方土地所有權人楊義雄等九人授權戴宏熙先生,代為處理所有權買賣簽約及收受價款等相關事項無訛。代理人戴宏熙。」一情,經張逸群、鄭金愛、被上訴人、戴宏熙簽認乙情,有系爭房地買賣契約書在卷可佐,而張逸群亦於原審陳稱簽約當時戴宏熙即係以土地所有人代理人身分完成買賣契約書之簽訂,當時在場之被上訴人及鄭金愛均無意見等語,被上訴人對此亦未予爭執,是戴宏熙基於系爭土地所有權人楊義雄等九人之授權及上開買賣契約第14條特別約定事項第1點之約定,代為收受買賣價款,於法並無不合,難認戴宏熙有何違反居間人不得受領當事人給付之契約義務,而應負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之責。從而,如被上訴人所主張,其委任銷售系爭房屋契約存在於被上訴人與茂業公司間,惟戴宏熙既經授權收取出售價款之特別約定,即無違反居間人不得受領當事人給付契約之違法,戴宏熙受領鄭金愛之價金行為,並無何債務不履行之情事,被上訴人主張戴宏熙違反居間之規定而債務不履行,並以其為茂業公司、東森房屋公司之代理人或使用人,依據民法第224條或第169條規定,主張其等應對戴宏熙之行為負授權人責任,而依民法第226條、第213條第1項、第2項規定,請求茂業公司、東森房屋公司負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云云,顯屬無據(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易字第919號民事判決)。
按「稱居間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報告訂約之機會,或為訂約之媒介,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居間人就其媒介所成立之契約,無為當事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民法第565、第574條分別定有明文。故居間人之報告或媒介契約債務,與委託人支付報酬債務,二者間互為對價,居間人僅需負擔忠實居間義務,委託人支付報酬,即應認居間契約之給付義務已達。經查,承前所述,兩造間之法律關係既為上訴人為被上訴人尋覓願意購買該批珠寶玉飾之買家王邦民,再由上訴人將王邦民提交之買賣價金75萬元交付被上訴人,堪信上訴人除報告締約機會外,並受被上訴人之託,代為收受王邦民欲給付被上訴人之價金轉交被上訴人,應認係由被上訴人與王邦民間成立買賣契約,兩造間僅成立居間(由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報告與王邦民間簽訂該批珠寶玉飾買賣契約機會)及委任契約(上訴人代被上訴人收受王邦民交付之買賣價金並轉交被上訴人),又兩造間並未約定居間契約之給付報酬,是上訴人完成為被上訴人報告締約機會,並於被上訴人與王邦民訂定珠寶買賣契約時,兩造就居間契約負擔之給付義務即已完成,縱認該批珠寶玉飾即為系爭珠寶,嗣經鑑定為次級品,亦僅為被上訴人對王邦民負擔物之瑕疵擔保或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尚與上訴人無涉。雖上訴人主張其已賠償王邦民75萬元云云,惟上訴人既未證明其賠償王邦民75萬元後,已取得王邦民對被上訴人之請求權,復於王邦民103年11月間支付75萬元購買之半年後,始向被上訴人主張系爭珠寶為次級品,更無法證明其主張為次級品之系爭珠寶即為被上訴人於103年10月28日交付之該批珠寶玉飾,上訴人之主張,自難憑採(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易字第94號民事判決)。
瀏覽次數:2626